1、鲍鱼(Abalone),同鱼毫无关系,倒跟田螺之类沾亲带故,形状有的像人的耳朵。
(资料图)
2、螺旋部只留有痕迹,占全壳的极小部分。
3、壳的边缘有9个孔,海水从这里流进,排出,连鲍的呼吸、排泄和生育也得依靠它。
4、所以它又叫"9孔螺"。
5、壳表面粗糙,有黑褐色斑块,内面呈现青、绿、红、蓝等色交相辉映的珍珠光泽。
6、鲜鲍经过去壳、盐渍一段时间,然后煮熟,除去内脏,晒干成干品。
7、它肉质鲜美,营养丰富。
8、"鲍、参、翅、肚",都是珍贵的海味,而鲍鱼列在海参、鱼翅、鱼肚之首。
9、鲍壳是著名的中药材--石决明,古书上又叫它千里光,有明目的功效,因此得名。
10、石决明还有清热、平肝息风的功效,可治疗头昏眼花和发烧引起的手足痉挛、抽搐等症。
11、全世界约有90种鲍,它们的足迹遍及太平洋、大西洋和印度洋。
12、我国渤海海湾产的叫皱纹盘鲍,个体较大;东南沿海产的叫杂色鲍,个体较小;西沙群岛产的半纹鲍、羊鲍,是著名的食用鲍。
13、由于天然产量很少,因此价格昂贵。
14、现在,世界上产鲍的国家都在发展人工养殖,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培育出杂色鲍苗,人工养殖获得成功。
15、 素称“海味之冠”的鲍鱼,自古以来就是海产“八珍”之一。
16、 鲍鱼的单壁壳质地坚硬,壳形右旋,表面呈深绿褐色。
17、壳内侧紫、绿、白等色交相辉映,珠光宝气。
18、壳的背侧有一排惯穿成孔的突起。
19、软体部分有一个宽大扁平的肉足,软体为扁椭圆形,黄白色,大者似茶碗,小的如铜钱。
20、鲍鱼就是靠着这粗大的足和平展的跖面吸附于岩石之上,爬行于礁棚和穴洞之中。
21、鲍鱼肉足的附着力相当惊人。
22、一个壳长15厘米的鲍鱼,其足的吸着力高达200公斤。
23、任凭狂风巨浪袭击,都不能把它掀起。
24、捕捉鲍鱼时,只能乘其不备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铲铲下或将其掀翻,否则即使砸碎它的壳也休想把它取下来。
25、 鲍鱼喜欢生活在海水清澈、水流湍急、海藻丛生的岩礁海域,摄食海藻和浮游生物为生。
26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,辽宁省鲍鱼人工育苗成功,并在人工筏式养殖方面取得进展。
27、 鲍鱼是名贵的海珍品之一,肉质细嫩,鲜而不腻;营养丰富,清而味浓,烧菜、调汤,妙味无穷。
28、北京北海仿膳饭庄的名菜“蛤蟆鲍鱼”是誉满中外的佳肴。
29、鲍鱼肉中含有鲜灵素I和鲍灵素Ⅱ,有较强的抑制癌细胞的作用。
30、 鲍鱼的壳,中药称石决明,因其有明目退翳之功效,古书又称之为“千里光”。
31、石决明还有清热平肝、滋阴潜阳的作用,可用于医治头晕眼花、高血压及其他炎症。
32、鲍壳那色彩绚丽的珍珠层还能作为装饰品和贝雕工艺的原料。
33、 盐腌的鱼 [salted fish] 如入鲍鱼之肆,久而不闻其臭。
34、――《孔子家语·六本》 又如:鲍舍(存放鲍鱼的房舍);鲍室(存放鲍鱼的房室);鲍肆(鲍鱼之肆。
35、卖盐渍鱼的商店。
36、比喻小人聚居之所) 鲍鱼,鳆鱼的别名。
37、即石决明 [abalone]。
38、腹足纲软体动物,海味珍品,贝壳入药 腹足纲前鳃亚纲鲍科鲍属海产贝类 [ear shell] 古代鞣制皮革的工人 [tanner]。
39、如:鲍人(主管治皮革之官。
40、又用以称治皮革的工匠) 鲍鱼补而不燥,养肝明目。
41、欧洲人早在年前,已把鲍鱼当作一种活鲜食用,誉作“餐桌上的软黄金”;中国在清朝时期,宫廷中就有所谓“全鲍宴”。
42、据资料介绍,当时沿海各地大官朝圣时,大都进贡干鲍鱼为礼物,一品官吏进贡一头鲍,七品官吏进贡七头鲍,以此类推,鲍鱼与官吏品位的高低挂钩,可见其这味享有“海味之冠”的价值。
43、 中医称鲍鱼功效可平肝潜阳,解热明目,止渴通淋;主治肝热上逆,头晕目眩,骨蒸劳热,青肓内障,高血压眼底出血等症。
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。
关键词: